高考期间,我网小采编团——桃源一中新闻与摄影社一行6人赴浯溪河乡专程采访调研我县浯溪河乡浯溪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此行缘于前不久市关工委考察了这个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领导表态,要在全市基层组织中认真推广浯溪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同时,考察了我网小采编团——桃源一中新闻与摄影社在参与县关心下一代网建设,开展采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典型方面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于是,市关工委领导离开学校时留下嘱咐:希望小采编们配合县关工委把浯溪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好好报道一下。于是,便有了让我们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浯溪河之行。

感悟游子归来的温馨

        县城离浯溪河不到半小时的车程。车外,朦朦雨天,山野、田园、农居、劳作中的人们构成一幅长卷式的水墨画,一路向后延伸着……
        几位村组干部提前在村支书王文武的家等候我们的到来。车子径直开到王支书家门口,村组干部们便围上来,打开车门,笑呵呵向我们招手,伸手为我们拿行李。王支书带我们进屋,大家围着一张摆满水果、瓜子、花生、点心的方桌坐定下来:“这里就当是你们回家一样,俺浯溪河村就当是你们的第二故乡。”王支书满面笑容,一边说,一边将一盘盘吃的挪到每个同学的面前。此刻,这份盛情就像迎接游子归来一样,让进村前还有些不安与矜持感的我们彻底放松下来。村组干部随后坐下,王支书将他们的姓名及在村子里担任的工作一一做了介绍。我们自然也很有礼节地自报了“家门”。这时,让我们很动容的是:王支书将我们每个人姓名,所在班级、联系方式工工整整地记录在他的笔记本上。饶有风趣地说“这次记住你们的名字,以后我就会经常打听打听你们,等你们事业成功,为国家贡献大了,出名了,我还可以骄傲的说,‘这同学和我家还有俺村有特殊的情缘哦!’”这番话让我们听得有些羞涩,毕竟大家还努力不够。感动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给王支书一个响亮的回应“谢谢关心!”

1.jpg

采访村组干部

      傍晚,浯溪河乡党委书记郭凌云阿姨和主管农业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副乡长李廷芬阿姨特意来看望我们。郭阿姨语重心长地询问我们在校学习情况和这次来进行采访调研有什么要求,并向我们介绍了浯溪河乡是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萧克率工农红军在此打响著名的浯溪河战役,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军史上都有历史记载。建议村里带我们去参观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李廷芬副乡长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要,还特地与我们座谈,了解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困惑,需要哪些帮助,我们都敞开胸怀与李阿姨进行了沟通,她还认真地记录了我们的发言。


丰富多彩的走访调研活动


        虽然本次采访调研活动的主题是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但考虑到时间比较充裕,将该村具有特色的幸福家园的创建纳入走访调研活动的内容之中,因为幸福家园的创建就是致力为村里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这对于常年在校难得接触到农村的我们,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大家渴望的。

        到村的当天下午,我们认真听取了村组干部代表介绍了相关情况,傍晚时分,搭乘村里的校车到分布在不同村民小组的五个娱乐健身广场,观看了夜幕下的广场舞、军鼓舞、秧歌舞的演出。不仅气氛热烈,队伍强大,而且着装鲜艳,不同款式与风格的服装达到美感的统一,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连连称好。我们还特别接触了不同场地娱乐健身的几位七八十岁的奶奶,还有相约一起来跳广场舞的两对婆媳。交谈中,每个人所表现出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当我们提问到为什么喜欢上娱乐健身时,有句话回答是共同的:“心情好,身体也好呗。”看来,这村里的人忙完一天工夫,吃罢晚饭,直奔娱乐健身场地已经形成一种生活时尚与习惯。

2.jpg

夜幕下采访健身舞蹈队

        到村的第二天我们深入到村民小组走访农户。清早,整个村庄晨雾缭绕,被绿树环抱的农家小院让人如醉如痴。最美的还要数蜿蜒的乡村道路。路边有色彩斑斓的野花,庭园内外更有主人自己栽种的月季、凤仙花、鸡冠花、牵牛花、美人蕉、芍药、栀子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我们走访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在家照料留守儿童的爷爷,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和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的父母亲,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不仅了解到普通老百姓共有的质朴与友善,更了解到在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曾经因家境不顺在辍学、弃学的路口徘徊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帮联、资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的动人故事,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们深深被感动着,也思考着自己为这些弱势孩子该做点什么。

3.jpg

采访抗美援朝老兵

       在村的第三天去村部办公室进行了主题内容采访的素材采集。村部没有楼房却因为开阔的活动场大气、喜气的氛围营造而显得气魄而又温馨。绿树、红灯笼、露天舞台、太阳能路灯、高高的篮球架、树上的高音喇叭、摆放有致的乒乓球桌,可以让行人直观地感受到这里是全村老百姓的精神与文化家园。在翻阅村部档案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村自三个村合并后的2011年以来完整的村支部村委会的会议原始记录,通过整理下来的村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大事记就有40余件之多,不禁为之感叹!

与浯溪河村的孩子们

        到村的第二天,在我们的要求下,王支书带着我们来到浯溪河乡中学,与家在浯溪河村的同学们开展了一个简短却富有深意的联谊活动。当我们要求以举手的方式了解村里对他们的资助与奖励情况时,在30人中,举手表示接受过村里资助有12人,举手表示获得过村里奖学金的有8人。随后,新闻社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成长的经历,与浯溪河村的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成功与教训。并将我们6人筹集的600元作为捐赠给村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会的爱心款交给王支书。带队的李老师也捐出了500元。接下来我们和村里的孩子及村干部一起合了影,将笑颜与成功的手势定格在这个特殊的时刻。

4.jpg

与浯溪河村正在浯溪河中学就读的学生合影

        除了镇中学的学生们,我们还接触到了村里其它小朋友们。记忆特别深刻的是王书记小孙女王雨荨,才3岁,到达村里的第一天,我们拿出自带的各种零食送给她吃,她摇晃着小脑袋,皱着眉头说:“我不吃垃圾食品。”说得我们一个个耳红面赤,自愧不如。还有一个小朋友,见到我们呲着两颗小虎牙,笑眯眯的老望着我们。村里人告诉我们,这孩子的父亲去世了,跟着爷爷奶奶,今年春节小姨给他压岁钱,他攒下20元,说是攒给在外的妈妈的压岁钱。王书记一旁告诉我们。类似这样的留守儿童村里有107个,村组两级干部都下达有帮联责任书,有什么困难,出了什么问题,我给学校、幼儿园承诺过:第一个电话就找我,我是他们在村的监护人。

后记

        在浯溪河村的日子,我们深深感到“被关心”了。难忘王支书那慈祥坚毅的面孔,无私的体贴又不忘给我们教益,细微到在餐桌上叫我们如何端正用餐姿势;离开那天,给我们每个人包了一份粽子“我当你们就是浯溪河村的孩子,记住要常回家看看!”离开时,一再交代司机“一定要把每个学生送到自家门口”;难忘浯溪河村干部无私无华与老百姓朴实淳厚,每到一个农户,那好客的话语,热腾的茶水,多样的点心,让我们感受就是来做客的,家的温暖无处不在;难忘乡党委、政府领导郭阿姨、李阿姨的专程看望和教诲,早知道浯溪河乡是我省首批湖南省最具民生幸福感乡,先进乡有先进村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我们一定写好浯溪河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不辜负市县关工委领导的期望。

        祝浯溪河村明天更美好!

(本网采编:陈怡帆 高瑞雅 莫婉香 陈贝利 /参写撰文 颜溢辉 龙炼杰/供图)

更多图片报道

 

22.jpg 

村部标志

13.jpg

 乡党委书记郭凌云*(右一)、副乡长李廷芬(右二)专程看望我们
 

12.jpg 

采访人员与乡党委书记郭凌云、副乡长李廷芬合影
 

psb.jpg

与抗美援朝老兵

幸福家园创建中的村庄.jpg

 乡村院落

IMG_4418.jpg

改造后的水渠

IMG_4399.jpg

蜿蜒的乡村道路

11.jpg

村部跳健身舞场景

大妈们跳舞_看图王.jpg

快乐舞起来

9.jpg

健身舞蹈队的婆媳俩

psb (5).jpg

田园

psb (3).jpg

晚霞 

psb (2).jpg

对我们充满好奇与友善的孩子
 

8.jpg

与浯溪河村的学生们分享成长的体验

IMG_4413.jpg

认真地接受我们拍照的孩子


7.jpg 

再见

6.jpg
 烈士纪念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