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协同发展调研实践团深入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走访管理局、生态环境研究所、沙坪镇赛阳村及茶庵铺镇,见证了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实践。

在生态环境研究所会议室内,队员观看了保护区宣传片:苍翠林海随雪峰山势起伏,金钱豹在青青草地悠闲踱步。保护区保存着华中中低海拔地区现存面积最大、系统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2.5%,是湘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在展厅内,所长详细介绍了保护区内的稀有动植物资源及相关数据,充分展示了该区域显著的生态保护成效,印证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1.jpg

图一:张所长向队员介绍中华虎凤蝶

2.jpg

图二:张所长向队员介绍乌云界珍稀动植物

调研团队随后转赴沙坪镇赛阳村,村长介绍了该村以旅游业为主的收入来源发展现状。依托当地秀丽风光,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开发漂流等游乐项目实现增收。尽管禁止砍伐曾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减少村民收入,但从长远看,绿水青山为村民带来了更持久稳定的收益。不过,该村旅游业仍存在业态单一、规模偏小、推广不足等问题,对此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高度重视,后续将进一步探索,多途径帮助村民在遵守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开拓增收渠道。

3.jpg

图三:队员与赛阳村村长交谈

调研团队来到茶庵铺镇标准化茶厂,自动化生产线正进行茶叶粗加工。茶庵铺茶叶共享3个国家地理标志,茶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厂长耐心介绍道“自然保护区内茶园虽受扩张限制,但现有基地规模稳定保障了茶农收益。”万亩茶山层叠,绘就最美的生态画卷!

4.jpg

图四:立民茶厂厂长带队员感受茶叶粗加工流程

返程车载着茶香渐行渐远,看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实践团深深体悟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发展的重要性。此行所见,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在严格生态保护下成效卓然,原始次生林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屏障,绿水青山织就锦绣篇章。与此同时,政府通过精准补贴引导转型,并扶持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有效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计与发展。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在此相辅相成,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双赢画卷。

展望未来,实践团将系统总结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成功经验,为创新自然保护区周边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