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通社会人的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许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在中国家庭体系中“催生”了众多“甩手妈妈”、“甩手爸爸”。不管是城市里的“白领族”,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主张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

  □ 袁小丽

  如今,年轻的爸爸妈妈很少来接送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习中,无暇仔细照顾孩子,于是将子女的教育和看护交给了长辈,隔代教育的影响也随着孩子的入园从家庭蔓延到了幼儿园。

  [焦点一]:早晨来园:总会看到爷爷或奶奶抱着孩子踏进幼儿园的大门,或者紧紧地拉着孩子的手,他们有百万个不放心的理由,要把孩子送进班级或亲手交给老师,并且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你还会看到孩子户外游戏时,园所的护栏外围满了不知疲惫的祖辈们。他们神情焦虑地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担心从滑梯上摔下来,担心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焦点二]:放学离园:总会看到爷爷或奶奶抱着孩子或者牵着孩子走出园门,手里还拿着各种各样的水果、饮料和点心。当他看见孩子吃下自己带来的点心时,脸上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他们也会问孩子许多的问题:今天吃什么了?今天睡觉睡得好吗?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焦点三]:新生入园:刚刚进入幼儿园的俊俊,已经4岁了。因为父母在外市工作,出生没多久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入园第一天,爷爷、奶奶在幼儿园门外呆了一上午,这是典型的情感“分离焦虑”,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新环境,老师还是尽力“劝走”了俊俊的爷爷和奶奶。下午接孩子的时候,俊俊看到爷爷、奶奶时就放声大哭,祖孙三人都在抹眼泪……经过一个星期的相处,教师发现俊俊性格比较脆弱,有时候小朋友轻轻地碰了他一下,就大哭不止,入园时经常有哭闹现象。在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不愿自己动手,当老师过去喂他时,才肯大口地吃饭。

  隔代教育是利还是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结构做了大量的实践案例研究。我个人认为,对于隔代教育,我们的价值判断的重点不在于分析利大还是弊多,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准确、科学、系统、有效地看待这些问题,对于优势资源我们需要扬长,对于存在的诸多弊端我们不应回避,而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多方合力,特别是家园共育来协作解决。

  隔代教育不可忽视有其优点之处,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有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隔代教育和临代教育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从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可以尽量做到:

  1.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都应该尽量亲自或者积极参与抚养孩子;

  2. 根据老人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给他们买一些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帮助老人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避免两代人教育观念上的鸿沟。

  3. 父母应当尽量抽出时间单独陪陪孩子。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游戏,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需要,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年轻的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就应该珍惜每一次与孩子的相处机会,让爱和理性教育相融。

  4. 在教育问题上,不少父母与老人的观念和做法存在不少差异,容易引发冲突,作为晚辈,切忌在孩子面前暴露两代人教育的分歧,应该尊重长辈,加强有效沟通,保持家庭教育上的一致性,两代人共同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作为幼儿园,也可以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1. 组建园所发展需要的两支家长委员会队伍:祖辈和父辈。充分利用两支家长委员会队伍,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沟通工作,定期开展祖辈沙龙活动和年轻家长论坛,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让家园共育动起来。

  2. 增添家园之窗、班级信箱、家教咨询站等,专门给祖辈讲解如何科学育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班级教师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段,抓住机会与祖辈进行沟通,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

  3. 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助教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家园活动,尽可能使祖辈、父母都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使三者能更好地沟通,真正做到三方互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沟通——让“隔代”不隔教育

  □ 李丽红

  9月初,幼儿园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班级老师特意通知让孩子的父母来参加,可在全园16个班、500余名开会的家长中,孩子父母仅占4成,其余全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这个现象里,突出一个教育问题——隔代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有责任让自己班级的孩子在家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而我作为一个母亲,我的“隔代”不隔教育的方法就是沟通。

  基础——情感的沟通。对年轻父母而言,既要为了工作整日忙碌,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肩上担负的责任和心理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家长不仅要从物质上关心老人,更要在心理上给予关注,在感情上彼此信任,双方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让隔代教育“隔代”不隔爱。

  支撑——教育方式的沟通。纵观现状,孩子的教育分歧点,主要来自于孩子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比如,孩子故意拖延吃饭的时间或者找理由不吃饭,祖父母总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多吃点,只要孩子吃饭,孩子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无形之中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而父母总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并且不让吃零食,孩子不高兴开始哭闹。祖父母看见了心痛孩子,于是矛盾出现了。而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沟通。

  首先,孩子父母可以给祖父母介绍不良饮食习惯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耐心地商量,不要起正面冲突,让他们慢慢地接受,并逐渐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需要祖父母要理解年轻父母的教育方式。理解的基础就是沟通,双方说出彼此的看法,了解方法的利弊,在教育方式上得到统一,用好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提高——学习的沟通。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的父母必须带头学习,然后引导老人一同学习,让他们逐渐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掌握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理念、新经验,在一些教育方式、方法多进行交流,从而形成统一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高度一致。

  虽然是隔代,但教育方法是相通的,隔代教育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养分,也是孩子成为一个完全人格的人的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对话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

  @盈盈:我认为,隔代教育也有它的优势,比如隔代教育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对他们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大有裨益,除此之外,他们还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

  @张红梅:隔代教养的另一显性优势就是祖辈有足够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追踪教育,我在网络中就遇到过一位老人,她很用心地用文字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并且不忘汲取新的教育理念。她的孙子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发展得也不错,全没有通常隔代教育下那些孩子的种种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所有隔代教育家庭的榜样!

  @小弱:由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潜力———心理学专家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的研究结果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反方观点

  @67896789:首先,长辈的溺爱对教育不利。中国有一句老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就形象地说明了长辈对孙辈的溺爱,他们对孙辈往往是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孙辈所提出的要求甚至是无理之求,什么事都包办。想一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真能适应社会吗?其次,落后的观念对教育不利。社会是发展的,而祖辈的生活观、教育观、价值观相对于现今社会而言,比较保守和传统,有时会和现今社会格格不入。这对孩子社会化的进程,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坤子:说严重一些,隔代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在养宠物。孩子虽然小,却最会察言观色。他们知道谁“好欺负”,知道怎么样“寻求保护”,知道怎么样做能“满足需求”,那些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几乎不对孩子说“不”,在他们的纵容下,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发生了偏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撒泼、耍横、无理取闹等坏习惯,到那时候再想疏导管教已经很难了。

  @影子:老人带孩子,一般只关注他是否吃饱穿暖,至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渴望什么,需要什么,则一无所知。幼儿时期,孩子对母爱这种精神的需求和对营养的物质需求同等重要。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是敏感脆弱的,是没有自信的,哪怕自己再优秀,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轩汶易见:在农村没有隔代的教育,只有隔代的宠爱,超过分的溺爱,特别是对男孩。因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爷爷奶奶照看的情况在农村很普遍,他们缺少管教孩子的方法,疏于交流,不了解孩子思想动向,只关心他们有没有吃饱穿暖,孩子张口要钱,他们总是无条件地满足。(以上文字摘自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李默言整理)

  ■评论

隔代教育 “隔”住了什么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

  由于生存压力的增加,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通常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部分儿童成为祖辈家长照看的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已达7000多万。央视曾经报道过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由于父母离家时间太长,有的留守儿童已经忘记了父母的模样。

  无疑,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普遍的现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毋庸讳言,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具有很多优点。大多数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而且往往比年轻父母对孩子更宽容,更有爱心和耐心。祖辈家长积累了许多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然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更不容忽视。

  亲子关系本是与生俱来的,最亲密的关系。对儿童特别是幼儿来说,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是他们最需要、最自然,也最适宜的。著名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小鸭在出生后的关键期,会把自己身边的动物当成自己的父母。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不少隔代教育的孩子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比和自己的父母更亲密,他们已在情感和心理上把祖辈当成自己的父母,但在血缘关系上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容易造成伦理错位和心理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有些观念甚至已经严重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在许多家庭,祖辈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满足其无理要求。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容易使幼儿形成自私自利和唯我主义,无法建立伦理观念和社会规则意识,长大后难以适应社会。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补偿心理,让许多老人唯恐孩子“吃苦”,往往去包办孩子应该做的事,喂孩子吃饭,替孩子穿衣,帮孩子背书包,甚至背孩子上学……这种过度保护的“温室育儿法”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需求,使得幼儿自身的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变得越来越弱。

  在教育方法上,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很多祖辈家长不敢让幼儿冒险,这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一些祖辈家长甚至不敢放手让幼儿多做运动,这可能会造成幼儿感统失调。

  另外,一些家长制作风较浓的祖辈过度干涉年轻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有些祖辈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年轻的父母,还有一些祖辈当着年轻父母的面尊重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但又背着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相反的教育,这容易造成孩子表里不一的两面派性格。

  总之,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它应该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但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幼儿情绪的成长非常重要。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补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最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为家庭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只有减轻年轻父母的生存压力,才能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爱和教育孩子,让儿童健康成长。这不仅关乎他们的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也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是一个常识。

  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了我们的未来。

  ■链接

隔代教育 切勿爱过于教

  近期《华商晨报》发起了“隔代教育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隔代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利弊”、“与自己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哪些方面会发生冲突”、“起冲突,谁说的算”等10个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73.5%的受访者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而在“您认为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这个多选题上,几乎所有的受访家长都选择了“孩子容易被过分溺爱”这个选项。同时,有89%的受访家长还选择了“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会辅导学习”这3个选项。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约有42%的家长是自己带孩子,约54%的家长表示孩子由自己的父母带,其他的受访者表示父母年纪太大或是不方便,孩子由保姆在照看。大部分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的家长表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少部分的家长选择了“城市生活压力大,容易对孩子发脾气”、“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交给父母更放心些”、“父母强烈要求”这三个选项。

  经过本次调查,记者发现两代人教育孩子发生冲突的点多集中在孩子卫生、穿着、学习和花钱这些选项上。在两代人因此发生冲突时,71%的年轻家长表示自己说了算;14%的家长表示会尊重老人的决定;15%的受访者选择了“僵持”这一项。

  然而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隔代教育的冲突多是一些小细节,如果从爱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些都是无关痛痒的,可以适时放手让爸爸妈妈去爱孩子,方法可以自己来调整。

  (来源:华商晨报)

英国调查发现:隔代教育不如将孩子送托儿所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调查发现,隔代教育方式不如将孩子送到托儿所,因为上托儿所的孩子更能适应集体生活。这项调查的对象是2000年~2001年在英国出生的4800名孩子,这些孩子的母亲都是职业妇女,调查比较了在婴幼儿时期上托儿所和由爷爷奶奶带的两种不同环境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影响。

  调查发现,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虽然语言能力可能比较强,但是老一辈的人却无法提供婴幼儿需要的其他教育和社会交流环境。同样是3岁的儿童,婴幼儿时期就被送到托儿所的孩子比那些婴幼儿时期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更能适应集体环境,也更懂得如何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处交流。

  调查还发现,婴幼儿时期在合格幼教人员照顾的集体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而且这些孩子对颜色、字母、数字等也有比较好的认知和反应;而那些由爷爷奶奶带或是由其他亲戚甚至邻居带的孩子,就没有上述优点。

  调查显示,婴幼儿时期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也有相应的好处,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比上托儿所的孩子要明显好很多。因为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比较注重和孩子说话,他们会紧跟在孩子身边陪他们说话,孩子学到的词汇更多。其他一对一的照顾方式也有这种优点,例如请专职保姆照顾,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有较好的发展,但还是不如由爷爷奶奶带。

  参与调查的研究人员认为,对孩子而言,学会如何适应集体生活环境和与同龄孩子相处交流更为重要。为此,他们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帮助那些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家庭,给他们提供更多支援和培训,让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好处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来源:新华网)

  ■支招

长辈带孩子的11个提醒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一道风景。那么,长辈带孩子,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1. 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 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 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 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 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的心理来养育孙辈。

  7. 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 不要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9. 孩子的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 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 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来源:搜狐网)

如何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盈盈:如何解决隔代教育的弊端,可以让“隔代家长”接受“隔代抚育学习”。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

  @清泉洗心:不管谁带孩子,关键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要一致,否则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教师与隔代家长交流,应了解老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然后参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对老人提出建议。客观地说,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但隔代教育并非都是失败,它仍然可以创造教育的成功。

  @小眯眼:怎样化弊为利?①充分利用老人长期积累的阅历优势,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 ②鼓励授课老师经常对隔代教育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对一些成功的隔代教育个案进行深入剖析,进而通过隔代家长培训班对成功的隔代家教经验进行推广。

  @和简逸幽老:为了孩子的幸福,学校、父母和长辈都要科学、系统地解决好隔代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要向学校教育靠拢,学校教育要向家庭教育主动延伸。老师要当幸福的和事佬、协调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