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共读:《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十二)
时间:2023-07-01 21:14:15 来源:桃源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育指导中心 作者:
第二个不当行为目的:挑战权力
挑战权力就是孩子认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赢过父母,逼父母退步。比如小的孩子用拖拉、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的方式迟迟不睡觉。比如大的孩子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假如规定了孩子9点睡觉,但孩子进入了挑战权力的状态。当妈妈意识到孩子是在挑战自己权力的时候,可以退出权力之争。妈妈可以提前跟孩子约定:9点钟是你上床睡觉的时间,我会提前告诉你刷牙、洗脸,我和爸爸会在9点跟你道晚安。
到了8点半,妈妈就应该提醒孩子去刷牙、洗脸,如果他不去,妈妈应该回去做自己的事情。9点一到,妈妈就抱起孩子,给他一个大大的充满爱的拥抱,跟他道晚安。这个时候,孩子一定会挣扎,想大闹一场,父母不用理会,任他闹,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当家长愿意从战争中退出,孩子就会觉得这样的战争没有了意义。当家长清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并且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绝不妥协时,孩子就不会再去挑战父母的底线。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是挑战权力呢? 也有两条判断的线索,一条线索:看家长自己的感觉。当孩子挑战权力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与挑战,会有被激怒与被击败的感觉。第二条线索:看孩子的行为回应。对于家长的管教,他们不会轻易就范,而是会变本加厉、继续表现出不当行为,并且可能进行言语上的顶撞。看到家长生气,他们就觉得自己赢了。有时,他们还会进行消极抵抗或“屈从”家长,但内心并不服气。
如果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挑战权力,其实他心里真正想说的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给我界限,让我自己做决定。
很多家庭都跟孩子有过类似这样的约定: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再离开,如果开饭15分钟后还不过来吃,就意味着你主动放弃了这顿饭,那就只好等到下一顿再吃。可是,当孩子挑战权力的时候,家长常用的办法是:
命令: 赶紧把玩具收起来,还有10分钟就吃饭了!
说教: 不把玩具收好,你走路会绊倒的,而且以后要玩会找不到玩具。我们都约定好了,你怎么能不遵守呢?
威胁: 不收好玩具,就不要来吃饭!以后我再也不给你买新玩具了!
妥协: 好吧,你先去洗手,我来收。你这次超过20分钟才来吃饭,还是让你吃吧,下不为例啊!....
使用这些方法的问题在于,家长没有给孩子设置清楚的界限,反而让孩子觉得:妈妈一会儿会帮我收,或者只要我再坚持一会儿,还是可以吃饭的。家长也没有给予孩子权力让他自己做决定。所以,孩子才会一次又次地去试探家长的底线,他享受这种胜利的乐趣,觉得只有这样,自己在这个家里才能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权力并不是什么坏东西,父母可以建设性地使用权力,而不是破坏性地使用它。最好的办法是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给予孩子正面的权力,为他提供有限的选择。比如,你提醒孩子还有10分钟开饭,可以跟他说:你可以现在收拾玩具,然后帮妈妈一起摆碗筷,也可以再玩5分钟,收好玩具后直接过来吃饭,你自己做决定。孩子可能会说:我什么时候都不想收玩具。这时,你无须争辩,也无须妥协,去做自己的事情即可。孩子很可能会因为你的退出而失去斗争的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给出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规定,并完全按照规定去执行。如果你们约定好收拾好玩具才能去吃饭,并且开饭后15分钟没有过来吃饭,这顿就不能再吃,家长就要言出必行,温和而坚定地用行动说明一切。界限感会给予孩子安全感,让他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与不做分别有什么结果。否则,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一方面,他会不断地去试探家长的底线,去猜测妈妈今天是什么心情,或许自己可以侥幸过关;另一方面,家长的“阴晴不定”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困惑,他可能变得不相信大人,也不相信自己,从而更加感觉不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我曾经跟两个孩子做过上面的约定,有一次,豆豆过了20分钟才过来吃饭,我坚定地把他抱到一旁,他从一开始的大声哭闹,到最后安静下来,用了半个多小时。我知道,他是在试探我的底线,所以我没有让步,只是坐在他身旁,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也很委屈,但这是我们的约定。我爱你,我很希望你没有错过这顿饭,但已经错过就不能再吃了。如果需要,我可以在这里陪你一会儿。”他拒绝我陪,自己去玩了。
到临睡前,我不知道他是真饿,还是因为心理作用,他一定要吃东西。他一会儿很夸张地做出饿得难受的动作,一会儿又可怜地哀求我,"妈妈,我就吃一片奶酪,就一片,求求你了。”他的样子又可爱又可笑、但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觉得孩子少吃一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却可以让他明白大人的界限在哪里。最后,我和他终于“熬”过了那个晚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再出现过不按时吃饭的情况。当然,如果孩子有挑战权力这个行为目的,就不会轻易放弃。因此,很多时候并不是说几句好话,尝试几个新方法,这些挑战就会消失。家长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充分地信任孩子,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一定要赢了孩子,就是担心孩子做不到,因此以爱的名义逼孩子就范或自己妥协。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也有能力承受一定的挫折。比如,少吃一顿饭,孩子完全可以挺过去。
当家长做到这些时,孩子就会合理使用他的权力,并放弃“挑战权力,必须由我说了算”这个目的。事实上,建设性地使用权力,是孩子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