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漆河镇辖2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4000多户,总人口8.4万,223平方公里。在校学生6052人。

  近些年来,漆河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加强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创新家长学校办学思路与方法,针对隔代家长这一特殊未成年人监护群体,通过政府主导、学校搭台、多方参与,合力推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年来,先后被省关工委授予“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全国妇联授予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称号。

  端正隔代教育势在必行不抓不行的认识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全镇1.8万余名精壮劳力在外务工经商,形成大批的孩子交给祖辈带养的客观现状,其中有3000余名孩子全天候地的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成了孩子的事实监护人。

  隔代教育普遍现象,不可逆转、更不容回避,就好比吃不上母乳的婴儿还得吃牛奶、米糊长大一样。没有亲子教育的孩子还得接受祖辈的教育,隔代教育位置显然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关系到家庭的幸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大计。必须排除国际上对隔代教育的“杂音”,立足国情,坚定抓好隔代教育的紧迫感、使命感。

  如何让隔代教育适应千千万万家庭的需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体会到,只有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共同探究隔代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主动对接,三位一体联动,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隔代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的瓶颈问题。为此,自去年下半年省关工委提出隔代教育“百千万”工程后,我们强化了镇、村、校三级组织建设,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镇长或专职副书记挂帅的隔代教育领导小组,妇联、共青团、公安、交通等部门参与,由关工委实施督查督办。218名五老人员深入学校、班级、村居、家庭督导督查隔代教育情况。去年11月,镇隔代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在几所学校巡回开展了隔代家长培训,老教师康复兴介绍了在隔代教育上借助家风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规矩的力量、肯定的力量、分享的力量、梦想的力量、责任的力量收获了隔代教育的成功与喜悦的体会,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创造安全健康的隔代教育监护环境

  父母留下孩子让祖辈带养,最担心的是什么?是孩子的安全。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带养孙子最担心的是什么?也是孩子安全!担心出这样的事故那样的事故;担心孩子身心受到邪恶势力的侵犯。为此,建立安全和健康的隔代监护环境是重中之重。

  为此,镇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整治与建设。一是改善学习环境。全镇2所初中、7所完小,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党校督导协调改善育人环境。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重视下,投资1.1亿元,让全镇中小学的学习环境达到了“五优”,即:校园环境优、教学装备优、生活条件优、体育设施优、文化氛围优。二是改变了交通环境,投资800万元修好了通往中心小学公路,投资13.6万元安装了通往中学的路灯。三是改善安全环境,公安、交警、路政、城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行动,核查校车管理,杜绝无牌、无证车辆接送学生,并着力改善镇区交通环境,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确保师生交通安全。四是改善文化环境,党委、政府联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定期检查镇区网吧、游戏室、娱乐厅等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同时严把文化艺术演出宣传活动关,防止低俗文化进入镇村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五是营造经济保障环境,我们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建立起了“爱心银行”,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企业主和先富代表,建立了“助学银行”,号召全镇人民建立了“帮扶银行”。近几年来,三个“银行”融资上百万元,不仅减轻了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祖辈监护的部分困境儿童和孤儿的经济压力。优化育人环境让青少年集中精力学习,快快乐乐成长,让外去父母放心,让在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舒心。

  三、构筑校中校隔代教育常年培训平台

  我镇中心小学是“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多年来,我们在办好校中校,教育两代人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我们将进一步以典型引路,在全镇各个“校中校”进一步创新办学经验,特别在隔代教育上谱写新篇章。

  目前,全镇家长学校中属于隔代家长参与学习的学员达40%左右。家长伴随孩子作为新生入学而入学,学校按照家长学校教学计划,教学课时、教学内容,选派本校教师,聘请五老人员、优秀家长、心理与社会活动家来校给家长授课,讲授如何教育孩子有道德、有礼貌、愛劳动、爱学习以及好的人格的培养和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养成。并且把隔代家长容易犯错的,如过分溺爱迁就孙子的问题进行重点讲析,让学员们深受教育,不断提升了家长素质。漆河中学向佳仪同学长期由外婆监管教育,外婆是家长学校的优秀学员,外甥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桃源一中。

  为了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家长学校通过开展“隔代教育要扬长补短”的大讨论,引导隔代家长看到自身的优势:目前,老人时间充裕这是隔代教育的所长,祖辈家长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要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给孙辈,让他们热爱祖国、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拼搏进取等,形成和发扬好的家风。但短板在于祖辈对孙辈爱怜往往形成溺爱,迁就、放纵,加上时代的进步,在生活方式、接受新知识、选择教育方式上与年轻父母有些格格不入。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家庭碰撞。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祖辈的再学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在校中校开展隔代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

  首先,选准教师与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我们总结为“三请四接(结)”。

  “三请”:

  一是把隔代教育有方的家长请进来,二是把扎根一线的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请进来,三是把五老,即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请进来。

  在讲授方法上“四接(结)”

  一是结合隔代教育的现状;二是结合隔代家长的需求;三是结合隔代教育成功典型的事迹;四是贯穿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践证明,隔代家长学习激情比孩子的父母更高,听得更入神。

  再次,认真开展隔代教育家访是培训成效落地的保证。

  隔代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年纪大、身体不好、行动不方便,更需要多一些上门。在方法上,我们改过去单访一个家庭,为单方与群访结合。个别问题户,如祖孙之间有隔阂等,以单访为好,一般情况可依据生源分布,分批到村或居民小区集中座谈。让更多的隔代教育家庭能感受关爱。在沟通技巧上,我们将传统家访的“通报式”为“分享式”、“聊天式”、“商讨式”,把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只讲孩子问题,改为多方交流。使干部、老师、学生、隔代家长方方都受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