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的呆在学校,走出校门便是一份释怀与解脱。特别是满眼的田野与山间那赤橙黄绿青兰紫,叫人亦梦亦幻!

        从开始走路时的发麻到最后的脚板发疼,大家早就做好了准备。毕竟,不是第一次来了!

         桃花源景区内确确实实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一方面,园区里泥泞的小径小道相比以往几年要干净了许多,走上几步路,就会看见几个园区保洁人员正在清扫垃圾和落叶,原本就比较狭窄的石板路,被长势茂盛的草本植物抢滩割据,只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感受这被大自然环抱的清新和畅快,还原陶渊明笔下那个神秘氤氲,静谧幽远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景区布局的跳跃性带给人一种移花接木的错觉。除了秦人洞,遇仙桥,方竹亭这几个学生常去的景点,还出现了几条陌生的道路和溪流,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就自成一派风景,供游客驻足观望。桃花虽然没有全范围,大面积的绽放,但在雨水的冲刷下尽态极妍,显得灵性逼人。被风雨吹散的花瓣落入流水中,还原“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画情诗意。

         园林周边设施同样有了相应的打整,公共厕所变得更加干净,祠堂亭园都有了人工修整的迹象。虽然有同学抱怨园区物价上涨了不少,但在爬山的路上,来上一碗暖意融融的擂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尽如人意的是,桃花源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不仅有店铺摊贩点的增多,连沿路的叫卖流动性人员也使道路拥挤了不少,甚至出现了穷追不舍的贩卖现象。都说迷失在景区里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意韵,一连连叫卖的嚎啕就能瞬间把你从幻想拉回现实。缺陷归缺陷,毕竟人文与商业的违和,永远都是人类需要深入探究的话题

        石阶是按三步九跪的格局设计的,长长的样子,渗出一丝古意。葱葱的树木,层层高拔,遮住了林荫小道。走了两步,开始喘气。常坐少行的学生族的特质一一体现了出来。上了高举阁。一口大钟在阁西侧,透露出悠久厚重的历史。  

        希望下次再来桃花源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心目中向往的新变化、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