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敬曦:2021年寒假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小记者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寻访身边最美老党员,而我采访的对象是我最敬爱的外公。为了做好这次采访,妈妈还陪我在有关部门查阅外公的档案,让外公的形象更加清晰可信。

  我的外公燕叶庭,现居住在桃源县观音寺镇燕家坪村。他出生于1936年,那时因家里穷,只读了初小一年级就辍学在家做农活,上山看牛。解放后,外公饱含对新中国的热爱,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尽管如今86岁高龄了,还不忘1954年冬参加的洞庭湖的治理工程。他告诉我,在一天晚上,他推着“鸡公”车往大堤上运土,谁知电路出了故障,工地一片漆黑,外公一脚踏空,连人带车翻到了一丈多高的坡下,额头上划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把泥土往伤口上一抹,扯掉工作服衣边捆住伤口,又推起了他那心爱的车继续运土。听到这里,让我感受到外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可敬!因为外公表现突出,这年,他加入了共青团。

  外公是一个拥有6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956年3月入伍,1958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该部队某班副班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处处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讲价钱,什么重活脏活都抢着干,识士兵为知己,特别是他那种甘当“螺丝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他说,在部队军训中,分水器、水枪、水带经常损坏,他总是主动地把它修好;在他牺牲休息时间内,用自己拼凑起来的那套修理工具,不知修好了多少盘水带,多少张破损的桌椅,为连队节约了不少经费。在部队多次获得嘉奖。

  外公1961年11月转业后在家务农近五年,1966年10月由国家招工分配到桃源县燕家坪公社中学任饮事员,一直到退休。不知多少回,学校水泵坏了,几百人用水成灾,光靠帮厨的师生提水显然供不应求,于是,外公率先带领学校党员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下河挑水,近半天下来,外公的肩膀已磨得红肉翻翻的,好痛啊!但外公却毫不在乎,轻伤不下火线,仍然坚持工作,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县、区先进工作者,出席县、区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普通而高尚的老党员!

  责任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