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们桃源一中五名小记者在县关工委和关心下一代网的组织下来到乌云界,感受到了乌云界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魅力并与扎根在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年轻科研人员举行了采访座谈。

  上午,我们在沙坪镇中学珍稀动植物标本馆参观。在馆内,我们看到了许多动植物标本:红腹锦鸡、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由于馆内标本的保存需要干燥,馆内没有安置空调,但有一台抽湿机。馆内很热,但是张所长仍然饶有兴致的给我们讲解着,尤其是讲到中华虎凤蝶时,张所长眼睛都在放着光,丝毫没有注意到满头的汗,以及湿了一遍又一遍的褐色衬衫。从张所长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中华虎凤蝶是中国独有的蝶类,被誉为昆虫界的“国宝”,曾经一度濒临灭绝。看着中华虎凤蝶精美的标本,那黄黑相间的特殊纹路正如一道道虎纹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张所长骄傲地向我们介绍道:乌云界保护区境内现在有中华虎凤蝶1000多只,是世界上中华虎凤蝶种群数量最大的地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落,但张所长不为所动,依旧绘声绘色的介绍着。看到此种场景,我被张所长这种热爱、坚持与敬业所感动。

  下午,我们与张所长来到访谈室,畅谈整整两个小时。张所长与我们讲起他的求学经历。他来自牯牛山,是一个为了梦想不断打拼的追梦人。张所长自嘲道:“我那时候求学读书的信念就是千万不能再回去跟我爸一样放一辈子的羊了。”他从初中就离开家,在桃源一中读书,离家乡三四十里路,一个人在桃源,没有亲戚熟人,一切都得靠自己,但他不断坚持着,拼搏着,考上了武汉大学。后来,年轻气盛的张所长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但遗憾的是面试时有些失误,落选了。张所长回忆起那时候的落寞时光,平静地与我们谈论着他那艰苦的求学经历。我很佩服他,能将自己的痛苦经历这么坦诚而又平静地讲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张所长问起我们的志向,很巧的是,我的理想大学也是武大。我们五个小记者都依次说了自己的理想,张所长欣慰地笑着,“看见你们我感到很亲切,现在你们这么朝气蓬勃,我很高兴啊!”

  当我们问起张所长的工作时,张所长告诉我们,一开始来乌云界时,也有很多人的质疑声,但是他选择了沉默,用自己的硬本事、专业知识证明了自己。工作在别人看来很无聊——蹲在草丛里好几个小时,枯燥无趣。但是张所长却说,我很热爱我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很感兴趣。是的,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兴趣,张所长一直在这个小小的乌云界工作了14年。他说:“我并不觉得这是屈才,我能做我感兴趣的一份事业,用我所学的知识在林业生态保护发光发热,是一种幸福感与价值感享受。何况,我是山里人家的孩子,是大山养育了我,回山里为父老乡亲服务,报答养育之恩也是人之常情”。

  张所长也告诫我们,我们要有家国情怀,警惕身边潜在的敌人。看到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我们要相信党,相信国家,要具备理性的思维,会分析,不要被敌人所蒙蔽了。现在的社会仍有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正因为经历过黑暗,才更加追求光明。张所长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字字恳切的教诲,兢兢业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君子?

  我想,张所长这般相信祖国、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热爱自然的人值得称为君子。

  乌云界之旅,不仅亲近了自然,更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要不被一叶障目,便会满目青山”,期待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