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河镇中心小学小记者王铭伟报道:大家好!我是六年级175班的小记者王铭伟。10月10日上午8点,学校举办的“鼓圈”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玩得超尽兴——大鼓“咚咚”震走烦恼,沙瓶“沙沙”摇出开心。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活动前的“幕后”:咱们175班负责的乐器收纳整理,那可是一场超有意义的“实践课”!

图片1_副本.png

活动前一天下午,班主任钟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咱们班要承包乐器的收纳、检查和现场摆放任务,大家敢挑战吗?”“敢!”全班异口同声。我们立刻分成3个小组:清点组、分类组、检查组,分工明确又默契。

清点组的同学蹲在器材室地上,把学校的大鼓、腰鼓、碰铃挨个数:“大鼓4面,鼓槌都在!”“腰鼓70面,背带都能调!”数完还会做个小标记,生怕漏了;分类组更讲究,按“内圈用、外圈用”把乐器分开——大鼓和腰鼓放最里面,方便内圈同学拿;碰铃、双响筒装在透明筐里,贴个“外圈1专用”的小标签;最有意思的是检查组,我们负责查看大家自制的沙瓶:有的同学蹲下来轻轻晃沙瓶,听沙子的声音确认没漏装;发现有个沙瓶的胶带松了,立刻找来新胶带补粘,还不忘提醒“别让沙子撒出来,不然活动时会滑倒”。

图片2_副本.png

一开始我还觉得“整理东西有啥难的”,可真上手才知道学问大:比如摆乐器要按“先重后轻、先常用后备用”的顺序,大鼓放下面,轻乐器放上面,这样拿的时候不会翻倒;贴标签要贴在显眼的地方,不然其他班同学找不到。有次我和同桌差点把碰铃和双响筒混在一起,组长立刻过来:“你看,碰铃是金属的,双响筒是木头的,按‘材质’分更清楚,以后整理书包也能这么分呀!”我恍然大悟——原来整理不仅是“摆整齐”,还得有方法!

图片3_副本.png

活动当天早上,我们班提前30分钟到操场。大家按之前规划的位置,把乐器一一摆到对应圈层:内圈1的大鼓对齐彩色地贴,外圈2的沙瓶摆成整齐的小堆,连自带乐器的存放区都贴好了相应的标识。看着其他班同学顺利拿到我们整理的乐器,有的还朝我们竖大拇指,我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活动时,听着自己检查过的大鼓敲出“雷鸣音”,摇着我们摆好的沙瓶,比平时玩游戏还开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筹备,我学会了好多:整理东西要“分类+有序”,以后收拾书桌再也不会乱翻;遇到问题要跟小组商量,比如沙瓶胶带松了,大家一起补粘比自己瞎忙活强;还要注意细节,比如鼓槌不能握顶端,这既是安全常识,也是对别人的负责。

图片4_副本.png

这场鼓圈活动,不仅敲走了我们的学业压力,更让我们在“做事”里学会了成长。下次学校再有活动,我还想当“幕后小帮手”——因为付出的过程,和玩一样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