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视频 历史上的今天

关键词:下一代 思想 道德 爱心 学校 家庭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学校

木塘垸乡中心小学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绿荫

时间:2012-07-16 23:47:05  来源:本网  作者:

 

      我们的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1200多名,其中留守学生占45%,这些学生大多数托养在爷爷奶奶或其他家属家,有的甚至寄养在熟人家里。这种隔代甚至“隔亲”代养无疑已使家庭教育沦为低质教育,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经三年多来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1、成绩较差。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经商做生意、打工挣钱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大多数单亲、留守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这些隔代家长们或“隔亲”监护人不理解,有的根本就不懂得教育还需要家庭监护人的配合,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里只要保证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有病上医院、上学就交钱。有的家长虽然懂得家庭也有教育的责任,但却方法不得当。主要表现在:
      (1)重学习,轻品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识字的还能坚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不识字的往往被孩子欺骗而蒙混过关,只要孩子说作业完成了,去干啥都可以。孩子到底干些啥,他们无从过问,也许没有精力过问。因此,孩子诸多不良习惯、不良品行也就长期得不到纠正。如我班一男生吴志刚经常在双休日不做作业,甚至晚自习有时也不上,奶奶腿脚不便,根本就管不了。
      (2)重结果,轻过程。平时,对孩子的学习过问不多,关注不力,他们总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后才发觉孩子的成绩下降,难免感到为时已晚。
      (3)重分数,轻能力;重语数,轻综合。大多数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总是关注语数的学习分数,而不知道培养孩子的其他综合能力,还认为只要语数分数高,孩子的学习就不错了,而不能像双亲家庭那样从多方面引导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4)重体罚,轻说服。部分单亲家庭,夫妻单方在家,既要干繁多的家务、农话,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任务,诸多原因使其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应有的细心、耐心和恒心,重体为,轻说服,使孩子造成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佳,甚至越来越糟。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经商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3、亲情欠缺。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能够常有父母陪伴,不希望父母长年在外。大多数单亲、留守学生因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造成情感抑郁,性格孤僻,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交流,因缺乏安全感,对人总是心存戒备。因此,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总要千方百计隐瞒,即使有人善言相劝,也难以轻易接受。这就使我们大多数单亲、留守家庭的爷爷和奶奶们或委托监护人在孩子“出了问题”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常常叫苦说:“你问他(她),他(她)又不说……”学校老师对其教育,也常常会面对“沉默不语”。这就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造成了情感障碍,使教育不能及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我校五年级一位男生,上个星期的一天深夜,他潜入到六年级76班的教室盗走三台学习机,价值近千元。见没人发现,次日晚又翻墙入室到75班的教室盗走很多学习用品。他以为他的这一举动会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有一天他在玩学习机时被别人发现,老师接着调查证实,他对他的所为死不承认,后来老师把他的监护人——伯伯叫到学校,他伯伯一顿毒打他才供认不讳。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说:“哪个叫他们不回来的(指他的父母),我这么做他们就回来了!”可见这个孩子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4、行为缺乏约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5、价值观畸形。由于外出经商、打工,使家庭的经济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进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一些隔代家长们非常“爱”他们的“掌上明珠”,对孩子溺爱、迁就、放纵,孩子要钱给钱,要啥买啥,百依百顺,万般呵护,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哄劝,甚至妥协,从不严加批评指出,严格管教,生怕惹恼孩子,“得罪”孩子父母;而另一方面,一些隔代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因孩子“太调皮”、“太不听话”而基本放弃了教育,任其发展,只要每天能“平安”回家,也就万事大吉。因此,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人自私,不尊敬师长,行为习惯不良,不爱劳动等等,在生活上、学习上也自由松散,学习、品行每况愈下。我班一女生燕紫玉,外公外婆念其小时患过小儿麻痹症,她说什么二老都依她。去年下期接近考试的紧张复习阶段,燕紫玉的外公要去外乡走亲戚,燕紫玉竟然不顾学习要跟着去,外公也只好随她。
      6、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总的说来,这些托养在隔代家长们或委托监护人身边的孩子们,看似有人照管,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没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唯物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不动的事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今的“留守儿童”一定会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成长。据我校三年多来的研究实践,对留守儿童的可行性教育策略浅谈如下: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首先成立了“留守儿童”研究小组,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年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大致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为:0736-6453128
      二、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现阶段,一些学校在留守儿童管理上已经出现了疲沓现象。管也是这样,不管也是那样。管与不管都无所谓,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就可以相安无事。产生这种想法其实是缘于现在的学生实在是太难管理了,很多教师都感到如今从教的最大困惑是不知怎么管学生了,管多了不是,管少了不是。看到学生有问题不管,当教师的职业良心过不去,可管的“风险”又很大。因为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不象以前那样融洽了,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而教师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教师是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每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能控制得那么“到位”。要是一个不小心出现学生出走或自杀自伤的行为,老师的下场就太悲惨了。教师正在成为像矿主、驾驶员一样高风险的职业,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甚至产生放弃管理学生的想法。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对留守儿童要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也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并且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如:我校76班学生郑友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学习上根本无法辅导,只能是保证冻不到,饿不到,因此成绩很差,懒于学习,懒于劳动,对万事都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针对这一现状,无论学校还是班级开展什么活动都让他参加。去年元旦节,各班举行庆祝活动,他在活动中很积极,很主动,与其他几个同学表演的小品深得同学们的喜欢。今年清明扫墓,该生也参加了,在李庆兰烈士墓前,他献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眼里噙着泪花说:“李庆兰烈士,你安息吧!”他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前不久他父亲回来后,专程到学校了解儿子在校的情况,他对老师说:“我儿子郑友程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蛮不讲理的霸王脾气、骄纵懒惰的形象,在我心中改变了很多。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家门时,他就乖巧地递上一双拖鞋;当我从田间地头干完农活回来,他就会屁颠屁颠地给我端来一杯茶,甚至给我捶捶背,让我消除疲劳;当我们一家人吃完饭后,他会自觉地收拾桌面,洗碗洗筷;当他妈妈清洗衣服时,小东西会主动跑过去为他妈妈压井水……这些多亏老师的辛勤教育啊!我希望中心小学一如既往地开展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让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能安心、放心、舒心。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孩子的教育!”
      三、建立“校信通”平台
      我校于前年三月建立了“校信通”平台,学校由文忠明老师负责,还配置了专用电脑,群发短信,让远离故乡的家长了解这群特殊孩子。这个网络平台创办之后,热点信息传播迅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方便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为打工家长与留守学生提供宽泛和稳定的联系平台,让在外务工的家长们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己。这样,父母得到的将是赚钱、教子双丰收。
      四、定期召开托管人会议
为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我校还分年级定期召开托管人会议。会上,请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作经验介绍,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有效途径,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去年十一月份,我校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有乡政府领导和中学领导参加,还聘请了离退休老教师作报告,学校讲师团成员讲话,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作了一次测试,收效很好。今年4月16日我校举行了课改开放日活动,大多学生的家长或托管人都亲临孩子的课堂,与孩子们一道听课,与老师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我们的老师,了解我们的课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更希望家长朋友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让学生和学校共同向前迈步。
      五、用爱心去感化、温暖“空巢”里的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反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去年元旦的前一个晚自习,我们班举行了“迎新年联欢晚会”,目的是让这些平时很孤僻的孩子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感受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晚会接近尾声时,我班学生邀请我为他们唱一首《祝你平安》唱完时,教室里已有十几个女生伏在座位上哭起来了。我也抑制不住当时的感情,竟当着学生泪流满面。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接着有二十多位学生纷纷给我写来一些动人心魄的纸条。从此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思念以及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此时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俨然是严父慈母了。
      六、建立“代理家长制”
      在自愿原则下,倡议和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计划书。“代理家长制”的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投入比较少,属于政府倡导的义务监护人制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逐渐得到了推广。文艺村的文建成和刘碧云夫妇,一个是老协会员,一个是退休教师,他们都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善心,主动担任了“代理爸爸、代理妈妈”。他们有7个“亲情儿女”。每周,这个“大家庭”都聚会一次,吃餐饭、聊聊天;有孩子过生日,这个“亲情家庭”还会热闹一下,加个菜、买个蛋糕开“生日宴会”;到年节时,还会给生活困难的孩子买件新衣服……家庭的温馨、温情极大地温暖了内心孤独的留守儿童。
      七、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如我校教师郑小阳、王秋绒是优秀的代理妈妈,文金初、吴校其是称职的代理爸爸。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及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去年下学期,我校五年级一位新生晚上就寝后,突然发病,于是在寝管人员的陪同下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诊所就诊,医生一检查发现这位学生是胃出血,立即建议学校把该生送往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学校一边通知该生的监护人——姨妈,一边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到财务拿了5000元钱立即送往医院。第二天,她在上海打工的父母闻讯后立马赶到医院,孩子病好出院后,该生父母给班主任老师送了一份厚礼,并请小孩的所有任课老师吃饭,被学校婉言谢绝了。她的父母感动地说:“把我的孩子交给学校老师,我们放心,真是难为老师了,老师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非寄宿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己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八、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的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是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了摆在基础教育当前有待探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成了我们广大教师心头的万分忧虑和肩头千斤重担,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呵护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绿荫吧!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桃源政府网国家关工委 教育部中国文明网湖南省教育厅桃源县教育基金会常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常德市教育局
桃源县文明创建网桃源县教育信息网桃源一中
主办单位:桃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关心下一代网  协办单位:桃源一中小记者站、文昌中学小记者站  
版权所有:关心下一代网   联系电话:0736—6622460   湘ICP备12005067号 技术支持:常德求实网络   站长统计

湘公网安备 430725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