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河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006年,九年来,充分履行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议事协调职能,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凝聚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发挥学校教育的助手作用、家庭教育的向导作用、社会参与的动力作用。

         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重手出击

        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不仅成立早,而且规格高,镇党委书记余其斌记出任主任,由一名副镇长、一名镇人大主席和一名镇退休老领导担任副主任,学校负责人,五老代表、派出所所长、财政所长、司法所长、镇主管教育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班子。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制定工作方案,部署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村(居委会)、学校建立关协组织28个,建立“五老”花名册,落实“五老”工作目标与任务,充分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

        为了创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由党委、政府牵头,关工委参与配合派出所、司法所、文化站、工商所、安监办、交警队、城管中队等单位定期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一是排查校园隐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教学楼、宿舍、食堂、消防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二是净化文化环境。与镇区10家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签定责任状,并配备1—2名监督员,严查污秽刊物的出版与流通。三是确保交通安全。杜绝黑车上岗。为学校周边和街道安装路灯,硬化道路。四是严格食品质量。经常开展对学校周边商店和小摊小贩查访,及时处理不合格食品,保护学生食品健康安全。五是举办法制教育等知识讲座。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主题活动。

         营造帮联弱势儿童的社会氛围

        首先是领导带动。五年来,镇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余其斌每年出资2000元帮扶重阳完小两名特困生,镇政府机关的全体干部职工自愿捐助达2万余元,使镇中学20名特困生获得资助;中学校长、学校关协负责人黄先利每年捐资3000元,对全镇七所学校每个学校资助一名特困生,中心小学校长、关协负责人王一平每年出资2500元帮助本校5名特困生,几年来,在学校负责人的带动下,全镇七所学校的教职员工共捐资15万元余元用于扶助家境不顺的学生。人间有真情。爱心社会团体和个人慷慨解囊献爱心,如新华联、康复大药房等老板都主动参与进来开展爱心接力。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已形成常规化,全镇每年资助学生1350人。2013年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康复兴,出资500元为全镇6年级学生赠送一人一本笔记本和汉语学习知识。2015年六一儿童节到来期间,康复兴与关工委秘书长胡名焕、与中心小学每人出资帮扶品学兼优、家庭经济特困的儿童各一人。特别是高度重视问题孩子的帮教,近年来,对12名存在着网瘾、斗殴、酗酒等问题的学生,关工委配合学校,联合司法、村(居)委会与他们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性质与后果,树立自我约束和自我改正决心,并通过一把钥匙开把锁,针对性地开展思想疏导与帮助困难,收到好的效果。

          立足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九年来,关工委坚持把办好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来履行。为此,坚持深入调研,注重讲座内容的针对性;,技巧上的趣味性;保持讲座开展的常态性。从2013年起,党委书记余其斌率先垂范坚持定期给学校讲德育课,他的行动带动了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同志,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办实事。为了充分照顾到关工委老同志下到学校讲课出行方便,镇上坚持安排车辆负责接送,使老同志倍受鼓舞,积极性更加高涨。5年来,镇关工委举办各种讲座49场次。讲座的开展深深影响了学生们,许多学生主动给关工委写信谈感受,收到听后感1500多篇。

        近两年来,按照党中央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有奖征文活动,政府出资1450元评奖。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方法上坚持 搞好“四个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凸显爱国爱党教育主题,感恩教育主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主题,树立新风尚主题等等,每个节日都是一次思想洗礼;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教育。以参加公益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劳动观念,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结合校训学习活动。积极倡导“爱国、向善、崇礼、尚学、创新”的精神,践行“真、诚、勤、朴”的校训,努力实现“雅致、书香、快乐、创新”校园建设目标;结合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以如何胜任新时期的家长角色为主题,开展正规化的为家长授课。达到家校形成合力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