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育·筑梦未来

采访西安镇中学李建国校长_.jpg

 

成长之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奋斗之路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教育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5月15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几位为校家社协同育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将为我们分享他们对校家社协同育人事件的看法与所做的意义。

 

记者:刘主任,您好!今天您作为两育中心主任的身份参加由我县社会公益志愿者组织联合我县家庭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以桃源县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活动突出“书香育人”的主题,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借此机会,我们小记者向请您对小记者在参与全县校家社综合实践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几点希望。

刘婵主任: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不断扩充自己的见识。通过小记者这个身份,去眺望世界上更多的事物,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将身边的正能量以采访报道的方式传播出去。希望小记者们继续坚持如今的奋斗目标,以自己的汗水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记者:李校长,您好!请问本校校家社模式做出了哪写具体事例呢?

西安镇中学李建国校长:在我校,留守儿童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孩子们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都十分渴望来自父母的关心与陪伴。我校也做出了许多措施来帮助来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我校安排每月至少一次的三代视频通话,为一家三代建立了沟通交流时间,拉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我们十分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我校的心理老师的水准也是十分高,学生们可以放下心来尽情地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让老师为他们打开心结。每学期开展家长会,家长与学生也是积极地参与。本次桃爸桃妈公益沙龙,有不少的家长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童年。校家社这个模式,大大的让学生和家长们明白了陪伴的意义,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得保障。

 

记者:你好,张女士!是什么样的动力一直让您与您的丈夫从外地赶回家乡,开建工厂,接收留守儿童父母作为公司员工,让家庭在一块的呢?

常德市金磁电器有限公司股东张海霞女士:其实我们一开始在广东工作时,也是有许多困扰。身在外地无法陪伴与照看孩子与父母,十分的不便。于是回到了家乡,开始在家乡建厂,为我们的桃源老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不仅能赚到钱还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总共开了八家分公司,其中一家就建在西安镇小区旁,做到“晴天不晒头,雨天不湿鞋”的工作方式,解决了“两头兼顾”的问题。为了5月15日的桃爸桃妈公益沙龙,我们厂特意放了一天假,就是想让每一个家长都有时间去参加活动,去陪伴孩子。

 

每一个人都在为构建校家社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和关爱下茁壮成长!

以上采访报道来自文昌中学小记者 陈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