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镇(社区)家长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势在必行,时不可待。确保家庭学校运行管理上整体化、规范化、科学化 数据化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新内容、新要求、新目标。

  建立家长学校运行保障机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的指示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精神。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一是亲子教育存在严重缺位现象,尤其是广大农村。隔代教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特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缺位,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诸多身心问题;二是不少家庭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送子女上补习班、特长班,家人成员之间缺乏对孩子养育与教育的沟通。导致隔代家长与年轻父母之间,双方隔代家长之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方法上产生分歧,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比较突出;三是以工作和生计重要将孩子教育推给学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混为一团,致使在学校与家庭之间难以形成教育与培养孩子的合力;四是以“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五是家长言传身教不完全一致,部分家长缺乏应有的国民基本素质,不能发挥对孩子的表率作用。这些问题和误区的存在是我们在建设乡镇(社区)家长学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需要形成科学的家长学校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社区)家长学校健康有序的运行。

加强政府在推进乡镇(社区)家长学校建设上的引领

  2019年是国家家庭教育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5月15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工委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的通知;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24条为重视家庭教育,要求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10月28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题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家庭的主体责任,同时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汇聚起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写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长学校建设上的一系列文件与举措的出台,为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区域性推进家庭教育,确保乡镇(社区)家长学校保障机制的运行指明方向,提供了政策与思路。

二、健全“三合一”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下的服务体系

  “三合一”家庭教育指导思想即:政府主责、家庭主体、学校主导。

——政府主责。

  建立健全家长学校运行保障机制,解决家庭只养不教、养育能力缺失等问题的关键在各级政府的决心与决策。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优秀的家教传统观念淡化与现代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首先办好乡镇(社区)家长学校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盲区。

  家长学校要真正办出实效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政府主责,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领整合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建立统一的家庭学校服务体系,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每个部门职能与优势得以优化整合,发挥“1+1>2”的效益。妇联、教育局、民政局、文明办、团委、关工委、司法等各个部门要在家长学校的建立中围绕总目标,承担职能职责,细化工作考核指标,由政府统一组织,检查督促到位。乡镇(社区)要制定家长学校年度培训计划方案,分步实施,年终总结。

  家长学校是一个广义的教育平台,并不仅仅是关在课堂讲理论,政府要倡导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延伸家长学校的办学功能。如桃源县民政局为留守儿童开办的“儿童之家”,以组建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法学、社会学等人员志愿者服务团队方式针对农村工作特点形成简单易懂知识手册,按儿童家庭情况及心理状态,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援助等服务,落实国家监护责任。儿童之家突出心理辅导基本技能、生命安全教育及儿童关爱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倡导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组织评选“智慧父母“、“和谐家庭”“优秀监护人”等活动。指导父母树立“好事坏事烦心事,养育孩子第一事”的理念。儿童之家的平台实际上就是家长学校的生动课堂。

  政府在家长学校建设中拿出专项资金,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必不可少。通过建立政府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利用学校、社会现有资源,发挥线上线下教育创新教育优势,开放灵活的教育平台,进行家庭教育师资、课题、教材的优化整合,实施数据化管理与宏观推进,对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愿意参与的,可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承担课程任务,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并广泛发动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大学生在寒暑假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中来,实践证明,这是很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办学形式。

——家长主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24条指出要“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家长学校首先是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强化作为监护主体的责任,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儿童为本、家长主体”。乡镇(社区)家长学校涵盖了从准妈妈到抚育孩子成年漫长的过程,对家长教育的内容从胎教、婴幼儿教育、在校教育、校外教育、除了学会养育孩子,还有如何教育家长以身作则,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公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任何职业,都必须培训上岗,只有"家长"这个"职业"目前还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自觉。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干预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关心。制定家长培训方案、落实培训内容,确保每个家长都要参与到家长培训中来。

  善于发现家长中的学习典型,现身说法是最有说服力的授课。桃源一中老校长王义生的现身说法能吸引好几百人现场鸦雀无声聆听他的发言的事实说明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各乡镇(社区)都要发现、培养本地家庭教育好典型,家长学校要请他们现身说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达到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学校主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乡镇(社区)家长学校主要生源在学校(幼儿园)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在授课内容与师资的利用上做到优势互补。桃源县教育系统的家长学校办学近20年,办学时间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总结推广目前学校在校内建立的家长学校——“校中校”的办学经验,使之发挥在乡镇(社区)家长学校建设中借鉴与辐射作用,为乡镇(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提供补充与帮助很有必要。如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的桃源县陬市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自2000年建校以来,坚持家长随着新生入学而入学该校家长学校,并为每个家长建立学籍档案、成绩档案;除了请“知心姐姐”等国家与省、市、县专家讲课、还请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优秀家长讲课。通过亲子教育课堂、隔代教育课堂,举办家长沙龙,开展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等基本模式开展家长培训。孩子毕业,家长也毕业。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被誉称为“办好校中校,教育两代人”。

三、注重家风建设是建设好家长学校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建设好家庭 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作为建设建设国家级文明单位的主题系列活动是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需要,要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是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家风常常借助于家训、家规的有形建构得以强化,又通过个体成员身体力行而烘托出一种特有的伦理氛围。良好的家风如涓涓细流融入血脉,渗入肌理,又如不熄的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对区域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对家庭而言,深入挖掘家风家规家训 “正能量”是家长学校运行的保障。”

  桃源县参与县域家长学校整体推进课题的调研人员在杨溪桥镇沙提村调研中发现,这个村依然保持着淳朴的传统民风。沙提村的文化底蕴深厚,重教历史悠久,千余人的村,如今有60余人在外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虽然多数已经离退休,但乡情不改。能工巧匠、民间艺人更是代代相传。村里除了后来的外来户,本地户都有本户的家训、家规。中老人们都善于讲故事,能讲出每一条家规背后的故事,还有村里自古以来惩恶扬善的故事;妇女们习惯用一针一线绣“家和万事兴”“花开富贵”绣匾。邻里和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没有白色垃圾和堆积的污垢。和谐优美人文环境与这个村在长期岁月里的家训、家规的滋润显然是不可分割的。家训、家规的根基正,苗子自然强壮。家长学校在这个村也不乏有人站出来给孩子们将道德、讲勤劳、讲文明、讲诚信、讲和睦;家长在一起上课,自然离不开聊聊张家的规矩,李家的家训,民间的正能量对办好家长学校无疑是发挥有力的助推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