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共读:《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八)
时间:2023-06-23 00:13:32 来源:桃源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育指导中心 作者:
适时捕捉孩子发出的信号
正面管教工具——近距离的倾听
家长大都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但是沟通不是简单地和孩子进行语言的交流,还包括去接纳孩子的情绪,询问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沟通存在于交流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真正良好的、有效的沟通,需要父母适时地感受和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并及时做出回应,尤其需要父母能够倾听孩子。
然而,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不会留意孩子表达出的信息,因为他们的心总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据。
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很委屈地告诉你:“妈妈,我很生气,我把齐齐当成最好的朋友,什么东西都跟他分享,但是他今天带了一本书,就是不给我看!我再也不跟他当好朋友了!”
这时,妈妈的脑海里闪过无数的画面,然后,这样的话可能就脱口而出:“是不是你什么地方惹他生气了?”“明天我们带一本跟他换吧!”“你们还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我们觉得自己很理解孩子,觉得说这些话是为孩子好,是在帮他解决问题。可是,孩子却突然不说话了,他可能会变得更加生气,因为这些都不是他想听到的,他想传递给家长的信号,家长并没有捕捉到。
孩子发出信号,家长需要进行“解码”之后,才能理解它。比如,孩子看上去是在“抱怨”某件事的不公平,其实真正传达的信息是“我很委屈,我想倾诉,我想得到理解”。他并不一定需要安慰、建议、说教,甚至也不需要解决办法。而家长听完孩子的表述,往往就会想抚平他的负面情绪,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当你用这些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时,实际上就错失了彼此之间的连接,没有做到适时、有效地沟通。
在上面的案例中,适时、有效的沟通,从孩子回家那一刻就应该开始。当孩子说话的时候,你可以看着他的眼睛,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然后,你放下脑海里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敞开心扉,全神贯注地去倾听和感受,留意他表达的信息。
有时候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仅仅只是拉着他的手,点点头,跟他说“嗯,你看上去确实很生气”或者用“还有呢”“可以告诉我更多吗”这样的方式给予反馈,孩子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因为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重视和理解时,他就不再否定和怀疑自己,他的那些“小烦恼”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被重视。心态从“需求不被满足模式”,顺利过渡到“需求被满足模式”。
事实上,像这样的循环,几乎发生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襁褓中的孩子,父母看着他们,模仿他们的声音,咿咿呀呀的孩子一句,父母一句,像是聊天一样,父母和孩子都很开心。通过这样的信息反馈,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连接,感受到彼此心的融合,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在这样的亲密沟通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对孩子常常会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从而错过孩子发出的信息,孩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不当行为。
比如青春期的女儿,踌躇地想要和妈妈说点自己的心事,妈妈刚好手头上有点事,只是很敷衍地回应一句:“妈妈有点忙,呆会再和你说。”女儿会委屈、失望,甚至生妈妈的气。所以,当妈妈忙完了再问女儿“什么事?”的时候,女儿又不说了。如果妈妈这时候没有读懂女儿表达的信号“我觉得你不够重视我”,反而责备女儿:“我忙的时候你要说,现在要你说你又不说了。”孩子的心门会慢慢地对家长关闭起来。久而久之,父母会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和自己“没话说。”“不理我。”甚至会出现一些叛逆行为。
这种情境下,或者一开始,妈妈停下手头的事,看着女儿认真地说:“妈妈手头上这个事中断了就得重头来,你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就等我完成了咱们再聊好吗?如果很着急我就先停下来”。或者后来女儿不说的时候对她表示理解:“对不起,妈妈刚才的事确实不好中断,你是不是生气了?你现在还愿意说吗?妈妈会认真地听。”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见”“很重要”“被理解”,就不会对家长关闭心门。
可见,亲子之间适时、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时刻观察着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凭直觉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做出判断,而这些判断往往是错误的。比如,在小孩子看来,妈妈的一个转身,可能就是不爱他的标志。可能都会导致哭闹或后续沟通的困难。
当亲子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分离和误解时,需要父母去修复这些问题。孩子也会逐渐明白,他们和父母之间的连接是可以修复的。通过适时的沟通和必要的关系修复,孩子就会慢慢地积累起积极的、与父母的内心紧密连接的感受,这对他们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也能让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正面管教工具——近距离倾听
前面我们也讲过“倾听”,说的是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不要敷衍、打断、指责、说教等,而是用心去倾听孩子,并做出回应。(续)